癌痛病人传统上分癌性疼痛、非癌性疼痛或两者兼之,治疗这些病人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肿瘤、不同的解剖位置及熟悉的典型症状特点,了解与癌痛有关的病因学从而认识癌痛的复杂性及治疗。爆发性疼痛定义为:在有效镇痛药物治疗期间,病人的疼痛突然性发作。爆发性疼痛可分类为躯体痛、内脏痛、神经病理痛及混合性疼痛,其中38%的疼痛是严重或剧烈痛,每天爆发性疼痛发作平均4次,范围为1~14次,大多数病人不可预测,72%病人持续时间少于30分钟,75%病人对疼痛控制不满意。总而言之,爆发性疼痛在癌痛病人中是常见的、发作频繁、持续时间短、不可预测、与慢性疼痛无必然联系,治疗上较困难。

治疗爆发性疼痛的前提是护士发现的重要性,应用测量工具、精确的评估,针对爆发性的特点,要求采用快速起效,维持时间较短的药物控制。有报道病人应用舌下芬太尼滴定(SLFC)取得了一定的效果,其中6个病人10分钟疼痛减轻,9个病人15分钟减轻,18%病人效果非常好,36%较好,28%效果一般,18%效果差。与常用止痛药物比较,舌下芬太尼滴剂优良率46%,一般36%,较差18%。舌下芬太尼滴剂的优点在于应用方便、快速起效、无相关困倦等全身系统副作用,仅有2例病人述说口干、口苦,2例认为舌下保留药物困难,64%病人同意继续应用此药,虽然舌下芬太尼滴剂安全有效,但随机双盲的对比研究及剂量范围需要进一步探讨。

经口腔粘膜芬太尼滴定(OTFC)也是一种选择,相对吗啡片剂,OTFC起效快、效果好,其副作用有困倦、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迷惑,其剂型可制成好味道或棒棒糖,对小儿极有吸引力,但要防止误食。在即时吗啡控制爆发性疼痛效果不佳时,可以试用OTFC。有人试用经鼻滴苏芬太尼治疗也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