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因及常见疾病
1.韧带损伤
关节周围韧带损伤膝关节韧带在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,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,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。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,膝关节疼痛、肿胀、瘀斑、活动受限。
2.软骨损伤
主要是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,当膝关节微屈时,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,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,随即关节疼痛、活动受限、走路跛行、关节活动时有弹响。
3.关节滑膜炎
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关节滑膜后会产生大量积液,使关节内压力增高,导致关节疼痛、肿胀、压痛,并有摩擦发涩的声响。比如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,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,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。在被动极度屈曲时,疼痛也会明显加重。
4.自身免疫系统疾病
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和牛皮癣,也会侵犯关节出现肿痛。
5.儿童生长痛
此类患者主要是处于生长期的儿童,男孩多见。疼痛部位常见于膝关节、髋关节等。这种情况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。
6.外伤性关节痛
由于某种意外或事故,使肩、腕、膝、踝等部位的关节在没有发生骨折等严重的情况下出现外伤(如软组织损伤、骨折脱位等)而引起关节疼痛。
7.化脓性关节炎
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史或局部外伤的病史,疼痛的关节可以有肿胀,部位深在也可能不明显,但都有体温升高、关节疼痛、不能活动、血象升高等现象。
8.骨性关节炎
骨关节炎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后。关节疼痛早晨较重,白天和夜晚趋轻。关节部位的骨质增生和骨刺摩擦周围的组织,可引起关节的疼痛。
9.骨质疏松症
老年妇女全身多个关节疼痛,感到特别无力,不能负重行走,若排除其他疾病,可能患了骨质疏松症。10.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20~45岁的女性。风湿性关节炎往往是游走性的疼痛,疼痛、肿胀、僵硬多发生在手腕部位,并且关节的敏感与肿胀、疼痛同时发生,对称发病。
11.痛风性关节炎
痛风疼痛常见于拇指及第一跖趾关节(脚拇指外侧)。主要由于食用海鲜和饮酒进而诱发体内嘌呤代谢障碍。
12.劳损
引起的疼痛、由于关节部位活动量相对较大,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出现劳损,进而引起疼痛,常见的有肩周炎、网球肘等。
13.肿瘤引发的疼痛
关节局部出现肿瘤也是造成关节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,多见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老人。如果出现关节肿痛,疼痛感晚间比白天严重,服用止痛药物无效,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,排除关节肿瘤。
鉴别诊断
1.疼痛的特点
(1)发作快、慢、隐匿性。
(2)部位前、后、内侧、外侧、不定位。
(3)持续时间持续痛、间歇痛。
(4)严重性(程度)。
(5)性质钝痛、刺痛、休息痛、运动痛、夜间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。
(6)急性损伤伤后是否能继续活动或负重,还是因疼痛不得不停止活动。
2.机械性症状
(1)交锁半月板破裂、游离体。
(2)爆裂声韧带损伤。
(3)弹响声半月板破裂。
(4)打软膝不稳定(髌骨半脱位、韧带撕裂、半月板破裂)。
3.肿胀、积液
(1)急性(2小时内)、大量、张力大:韧带撕裂或关节内骨折(血肿)。
(2)慢性(24~36小时)、轻中度: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损伤。
(3)活动后反复发生:半月板损伤。
治疗原则
1.非激素性抗炎药物
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消炎、止痛作用。这类药物尚可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,减少酶的释放。但这类药物只能减轻症状,不能控制病情发展。此类药物有:①消炎痛;②阿司匹林;③炎痛喜康;④布洛芬;⑤萘普生;⑥氟灭酸等。
2.缓解性药物
可影响疾病的免疫反应病理过程。此类药物有:①金盐;②青霉胺;③氯喹及其衍生物;④左旋咪唑等。
3.肾上腺糖皮质激素
应用指征是:①常规治疗无效时,可与一、二线药物合用。②严重关节外并发症,如心包炎、胸膜炎、血管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。
4.免疫抑制剂
又称“三线”药物。凡对一二线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反应者可应用。此类药物有:①环孢菌素;②柳氮磺胺吡啶③环磷酰胺;④硫唑嘌呤;⑤甲氨喋呤等。
5.分子免疫
此类药物有:①γ干扰素;②特异性抗体(McAb)等。
6.其他
对于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痛,理疗和服用止痛药等方法固然能暂时缓解疼痛,但是并不能改变软骨缺失的根本问题。